目录
1.带菊字的古诗句
1、《长相思·一重山》——【作者】李煜 【朝代】五代一重山,山远天高烟水寒,菊花残。山是那么远,烟云水气又冷又寒,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。菊花又落了。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,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。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,2、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——【作者】晏殊 【朝代】宋槛菊愁烟兰泣露。罗幕轻寒,明月不谙离恨苦。斜光到晓穿朱户。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欲寄彩笺兼尺素。山长水阔知何处。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,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。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,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,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。昨天夜里西风惨烈,凋零了绿树。我独自登上高楼,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。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。3、《破阵子·燕子欲归时节》——【作者】晏殊 【朝代】宋燕子欲归时节,高楼昨夜西风。求得人间成小会,试把金尊傍菊丛。斜日更穿帘幕,微凉渐入梧桐。燕子归来的时节,吹起了西风。在菊花丛中举杯共饮。歌声悠扬有你粉嫩的脸庞。夕阳穿过幕帘,这份情千万重。野径入桑麻。近种篱边菊,秋来未著花。扣门无犬吠,欲去问西家。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。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,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。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,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。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。
2.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
重字即字词的重复使用,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,重字时有运用,且极具美学效果。人们不免想起叠字,但叠字只是重字的其中一种情况。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,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出自李白:《静夜思》三行两用“举头,字”在古诗绝句中,应该尽量避免字词的重复,此诗中汉字的反复使用,虽是简单重复。却不显累赞冗余,漾漾带山光:那知石上喧。却忆山中静,《山下泉》反复使用的字:不仅形式相连,而且意义相等,谓之叠字,叠字、叠句。在诗、词、曲中并不少见,往往使原来平淡的句子,境界开阔,情趣横生,叠字。有的精微细致地描摹刻画了客观事物的动态,有的深切真挚地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,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,均达到拟声、摹形、传神的境地,使诗句音节琅琅,形象栩栩欲活,汉语语言单字成音的特征”在叠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三、形成顶真,无赖春色到江亭:即遣花开深造次,便觉莺语太丁宁。出自—杜甫,《绝句漫兴九首( 其一) 》。读作,愁”字就形成诗行内部的顶真。我醉欲眠卿且去。明朝有意抱琴来:出自李白,《山中与幽人对酌》前两个。形成叠词。兼与后面之:形成反复”《峭阳诗说》云,作诗用字“亦有犯而能巧者。太白诗:反不觉犯,夫太白先有意立。故七字六犯“而语势益健”读之不觉其长,沙上见曰出,沙上见曰没,悔向万里来。出自岑参:
3.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?
如李白月下独酌,古体诗形式自由,格律少,只求押韵即可,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,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,不受格律的束缚。从诗句的字数看,有所谓四言诗、五言诗和七言诗。四言是四个字一句,四言诗很少见了,所以通常只分五言、七言两类。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;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;月下独酌 唐 李白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月既不解饮,暂伴月将影。
4.古体诗 可以重字吗
完全可以,如李白月下独酌,重字就很多。 古体诗形式自由,格律少,只求押韵即可,重字更不用说。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,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,形式比较自由,不受格律的束缚。 从诗句的字数看,有所谓四言诗、五言诗和七言诗。四言是四个字一句,五言是五个字一句,七言是七个字一句。唐代以后,四言诗很少见了,所以通常只分五言、七言两类。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;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;三五七言兼用者,一般也算七古。 月下独酌 唐 李白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
5.有没有除叠词以外的重字诗
如李白月下独酌,古体诗形式自由,格律少,只求押韵即可,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,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,形式比较自由,不受格律的束缚。从诗句的字数看,有所谓四言诗、五言诗和七言诗。四言是四个字一句,唐代以后,四言诗很少见了,所以通常只分五言、七言两类。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;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;三五七言兼用者,一般也算七古。月下独酌唐 李白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月既不解饮,暂伴月将影。
6.道教没有重字的诗词
道教,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家,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,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,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。益州(今四川)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。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。
7.七律诗的字可以重吗
七律诗的字可以重,我学着古人作了一首:古藤情怀三山合抱山之魂,一脉生成长紫藤。十余楷树牵牵手,香客八方聚首拜,游人四面捷足登。莺莺燕燕花丛里,翠翠红红都是情。恩恩怨怨何须争?